2)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谒者从旁监理,凡举荐将官、报捷录功等疏,一定要从旁附名。”

  朱儁微微颔首,似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如今四方将军以上都有相应的僚属机构,皇帝除了设立监军谒者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僚属在将军身侧处理日常文事。

  比如征西将军曹操麾下有长史、记室等吏,太尉可以直接派遣相关掾吏入各将军幕中,司掌录功举荐等事。让将校只管带兵打仗,后勤、征兵、赏罚,皆交付他人。

  想到这里,朱儁恍然记起前段时间皇帝命秘书监等人试作《平羌碑文》,从中拣选秘书郎分别派任官员,像是王粲就被派到曹操麾下担任记室,负责撰写章表文檄,涉及一应公文。

  这会不会是皇帝提前未雨绸缪,对各地军旅进行的一次布置?

  朱儁如此想着,只听皇帝接着说道:“而校尉以下,虽不设监军谒者及属吏,但可使军中教化科代为佐理。彼等于军中每夜教习士卒,试想还有谁会比他们更了解军旅最底层的情况?恐怕是校尉都不能熟知数千人的品性样貌吧?”

  按照皇帝刚才的想法,夜校以后可是会安排到百夫长,将成为继太学、郡学以后,另一个对底层人士进行教化的领域。教化科的教习多选拔自太学生或是当地郡学,一年一换,与领兵者牵扯不深,让他们在一旁监管、附名,的确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军中出现山头的问题。

  “陛下睿鉴,臣不胜服膺之至。”朱儁由此对皇帝心悦诚服的说道。

  皇帝的确有意将教化科与军旅深度的结合起来,在配合退伍分配的制度,未来一大批受过忠君教育、掌握基本学识的士兵将走上基层治理的职位。为皇帝将权力延伸至乡里亭聚,这些人中能力是其次,忠心才是最重要的。

  假以时日,教化科将会从太学分离出来,两者并行,为皇帝培养源源不断的基层官吏,为他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军记室令史今后直属兵部,陟罚臧否也由其参与。”皇帝果然是提到了记室的作用,只不过他并没有将其交由太尉管理,而是端起热茶慢慢饮着,一边说道:“东征之前,我曾与承明殿诸公共同议过太尉职权,其专司朝廷军屯经营、粮草转运供给、各处城防修缮、征调民夫等事。而兵部则掌联络军心、抚恤退卒、团练郡兵,二者各有统属,譬如左右手,可为我助力。”

  太尉与兵部都跟朱儁没什么关系,他此时在想的是,兵部一旦掌握退卒、考功,其权力可是直接压过太尉了。

  “以前兵部草创,暂由黄门侍郎邓昌代之,今邓昌已迁为侍中,此职暂缺。”皇帝似乎看出了朱儁的想法,缓缓说道:“今后兵部必须要熟知军旅、知晓兵事,做过监军谒者、在军中任事数年方可。不能单凭士人名望而授,这是要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