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华严经要解(1)_六度集经(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净法身。在人为本觉妙性。华严以此为体者。直欲众生见妙性而证法身也。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在佛为普光大智。在人为观察妙心。华严以此为用者。直欲众生明妙心而证大智也。普贤者。德无不遍曰普。佑上利下曰贤。在佛为真净妙行。在人为尘劳业用。华严以此为因者。直欲众生翻尘劳而成妙行也。梵语弥勒。此云慈氏。在佛为补处之主。在人为数取之身。华严以此为果者。直欲众生离数取而趣补处也。然则华严体用因果。诸佛众生则一。但诸佛合觉。众生合尘。故有间耳。苟于此经。一念反照。灭尘合觉。则革凡入圣信犹反掌。而自己毗卢文殊普贤弥勒。当处圆现。所谓初时。便成正觉。信不妄也。

  二释题

  大方广佛。标本智也。华严经者。诠妙行也。本智。即平等佛性。妙行。即本真德用也。大言体极无外。蠢动贤愚。皆所预有。方言相同法界。方正平等。不迁不动。广言用等太虚。周遍含容。无所窒碍。佛即本智之果号也。华者。万行之因。对果言华。严者。以是因华。果佛。忘心遗照。无严不严。然后福智。十德。乃证十身卢遮那也。清凉云。大方广者。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其所证者。不离本智。其能证者。不离妙行。盖一揆也。经则贯摄所诠之法。为一定之体。万世不易也。此经立题。先果后因。而兼举者。何也。先果后因。示斯果佛。先所固有。特藉因华庄严。而后显著。兼举者。欲因果相资也。盖非果则因无以立。非因则果无以成。是以此经初则举果劝修。次复举行趣果。一经之体。一题可见矣。

  三科解

  十会。四十品经。大科分三。曰序。正宗。。初世主妙严品。为序分。二如来现相品已下。为正宗分。三如来出现品已下。为流通分。(清凉从法界品尔时文殊从善住楼阁出已下为流通分。)三科之中。各具五位法门。号三周因果。二种常道。五位法门者。十住。十行。十。十地。十一地也。三周因果者。初会世主品。至毗卢舍那。六品为一周。乃佛自分五位因果。为举果劝修见道分。二会至八会。从佛名号品。至如来出现。三十二品为一周。乃进修者五位因果。为设法治习修证分。(九会离品。明果后利生之常道。而通为设法治习修证分也。)第十会法界品。善财南游。始终为一周。乃圆彰重谕五位因果。为去言依行圆彰法界分。二种常道者。一离世间品。同尘不染。利生常道。二法界品。忘修绝证。常道。此一藏总科也。(清凉以初会六品。为举果劝乐生信分。二会至七会三十一品。为修因契果生解分。离世间一品。为托法进修成行分。法界一品。为依人证入成德分。通以信解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