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通货擅_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年,陕西报上来的马场马匹数量是两万匹有余,但按照我与一些同僚推演、计算的数量,真实情况恐怕……不足两千。”

  “情况比这个糟多了,你们还是太保守,”朱由校摆摆手,说道:“陕西现在可用的马匹,一匹也没有。”

  这回震惊的轮到毕自严了,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奇怪的攀比心,不过朱由校却开心不起来。毕自严并没有问什么,皇帝自有他得知消息的方法,不该问不要问;他猜测在不就的将来会有许多人的政治生命提前结束,而朱由校想和他差不多,只不过会顺便结束他们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通过物理的方式。两人很有默契,都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连着两次的尴尬,毕自严在思考自己应该引导什么话题。财务不过‘开源、节流’两事罢了,节流易,开源难:节流,其实只要整治一下贪腐、削减一下宗室、裁剪不必要的皇室开销,就能缓解许多了,但着‘妄议宗室’不是一个臣子该做的。

  不过朱由校没有让他纠结太久,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老大人,海贸的事你怎么看?”

  明代海禁,与清“闭关锁国”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东西,其本质上是为了压制限止私人海贸,是为了将海贸官营化、进行国有制垄断。

  宋、元两朝都曾尝试过海禁,却因为政府控制力不强而作罢,直到明朝,才具备实施海禁的能力。

  不过官营贸易也有其弊端,到永乐朝后期,就因为进入市场的蕃货过多,导致蕃货贬值。

  宣德之后,明政府控制力不断下降,已经难以有组织有规划地大规模进行官营贸易,所以被迫放开私人海贸,走私贸易不断蓬勃发展。正德朝放开了对于东南亚海贸的限制;隆庆年间,更是正式进行了开关;而本时空,朱由校在去年就更进一步,彻底解开了限制。

  明代民间海上(走私)贸易辐射的范围非常广泛,东起日本,中经菲律宾群岛和南洋群岛,直至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到处都是中国海商的船队。到了现在(1622),侨居日本的明朝商人,就已多达几千户,南洋更是不计其数。

  在明中后期,中国海商已经完全的控制了爪哇、日本九州等地的海上贸易,就算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人在南海、东海等地航行时,也需要向这些海商(海盗)交税,否则就会被击沉;而这种垄断地位一直持续到清朝初期,明郑衰落之后。

  而且明代海上贸易是极度昌盛的:嘉靖26年,明军对沿海的海盗发起主动进攻,占领了双屿岛(重要的海上走私节点),随后在5月、6月两月间共计有超过1200艘船支试图来双屿贸易。(海商们还不知道双屿已被攻陷,自首了属于是。)

  当然,贸易所带来的商品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南方大片良田改种植经济作物,改稻为桑、甘蔗。这让当地地主商人赚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但也导致明代后期的耕地突破了红线:农业抗打击能力产生了极大的退步,在明末北方发生天灾导致粮食歉收后,南方已经无力再像以往的朝代那样提供大量的粮食支援。

  有历史学者统计,在明朝灭亡前的72年间,海外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一亿元以上。(西班牙、墨西哥银元)

  而对于每一年的流入量,各个学者看法不同:

  全汉昇认为50吨;艾维四57-86吨;弗林125吨。

  不过无论从哪个数目来看,这都是一笔巨款,朱由校自然不可能放过。

  事实上,从隆庆开关之后,一直到万历,海关税收税收一直节节攀升:隆庆时3000两,万历末有3万两。而去年,在朱由校执行开海,重组海关司等政策的影响下,天启元年那海关收入近十万两。

  但这还远远不够,朱由校心想。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