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 告一段落与新的开始_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启二年十月十三日,天气晴。距离上次与内阁和枢密院召开的那次御前会议已经过去了足足十六天。

  今日,朱由校刚刚接见完暹罗(泰国)来的朝贡使者,略有些疲惫。此时的泰国正值阿瑜陀耶王朝中期,内有贤王,正式中兴之时,在十余年的战争中吞并了缅甸南部的大片领土,在东南亚十分强盛。

  而现在,战争已经远离,暹罗进入处于和平状态之中,经济和文化有着蓬勃的发展,同时它也是中国(大明)富人们所需的沉香、象牙、犀角的主要产地;累计拜访使者出使中国多达百次,甚至有时一年朝贡数次,与大明保持着良好的邦交。

  但同时,暹罗也有着很大的外患。从16世纪初西方殖民势力就开始逐渐深入,到此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签订了通商条约,并允许他们开设商馆、居住和传教;许多日本商人也在暹罗买房置地,开设商馆、店铺,仅在其国都就有上千名日本人定居。

  虽然大明此时仍然是暹罗的最大贸易国,但是对其影响力却逐年下降。虽然在暹罗也有锦衣卫的活动,但是因为人员及其稀少,而且开展工作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尚未有什么收效,对此朱由校也是无可奈何。

  以目前大明的囯库财力和国力限制,他许多的想法与目标都无法实现。于是朱由校不得不把目光从海外收回,专注于处理国内的事情。

  山西的事他先前全权交给内阁处理了,现在已经基本走到收尾阶段。

  山西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草原生产力极为低下,需要从中原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这种边境贸易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根本。明朝初重修长城,在绵亘万里的北方边防线驻扎军队八十余万。为减少开销,明政府实行各种政策,鼓励内地商贾贩运粮食去边关。政策福利加速了晋商的崛起,由此晋商控制了粮食转运和食盐经营两项大宗贸易,到明朝后期,晋商的产业已扩张到茶叶、纺织业、药材等领域。

  因为常年为边军运输物资,晋商与边军形成了密密的合作关系,于是不少当地军队、将领为晋商的走私提供便利,甚至直接参与其中。自努尔哈赤造反,建立后金以来,从万历到天启,明朝一直都期望以经济封锁限制后金的发展,但结果却时彻彻底底的失败。

  在古代,中原政权一直与草原民族有着官方的互市贸易。明政府制订茶法和马政,推行严格的茶叶征税法和马匹摊派法,交易双方必须在固定的明政府规定的官方价格进行交易。由于明朝政府掌握着定价权,所以一直获利甚巨;而蒙古、女真等则获利较少。

  为了增加收益,北方部落与中原的商人相互勾结,纷纷进行走私贸易,是为“私市”,而明政府也是严加取缔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