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章 主持人_重生欧洲一小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诺德本土有什么区别?

  约瑟夫做事情向来想到就做,当天告诉凯特当晚就离开,凯特有意劝阻。但想想约瑟夫的性格还是作罢!

  诺德的贸易已经恢复,主要是来自各国富人尤其是奢侈品行业巨头都给自己的国家施加压力,商人重利,看着利润渐渐被一些中小商家拿走,他们哪里还能够忍得下去?

  贸易不是说取消就取消、说恢复就恢复,想要恢复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整体费用的提升是其一、其二则是增加贸易订单,这些都在承受之内,各国巨头咬咬牙一一答应下来。

  西撒哈拉地区的贸易订单猛然增加很多,闲下来一段时间的车间再一次忙碌起来。不仅如此,很多的车间、公司纷纷贷款要求增加设备、聘用更多的工人。

  诺德内阁政府同东方各国签订劳务协议,现在不仅仅各大车间需要人手就是开启的西撒哈拉基因农、牧场计划也需要大量的劳工。

  东方各国尤其是一些略微贫瘠的国家,整个东方聘用的劳工多达二十八万。非洲本地不用多说,而东欧剧变也导致大量的人口流失诺德,一时之间诺德人口大增。

  其实这个时候把订单放到非洲、亚洲各国也非常合适,这样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和获得各国的好感,但为刺激本地的经济和人口,约瑟夫只能退求其次。

  非洲此时还有很多的战乱。战争让数以几十万计的非洲裔流民来到诺德公国,他们同那些东方的劳工一般,满五年的时间就有机会成为诺德公民。

  不要小看一个公民的头衔,如果你是公民那么岗位录取上自然比起流民机会要高,升职也同样如此,教育福利、医疗福利、养老福利更不用多说。

  不是诺德公民不用交皇室税务?怎么可能,只要你在诺德工作,那么扣税中依然有你的一份,不过都是统一的10欧元。

  3月9日——北约和华约在维也纳开始首次实质性军备谈判。

  而这个时候诺德人口已经突破二百六十万(一百二十万公民),公民数量的提升主要来源于东欧的变化,这一次吸纳的公民大部分都是东欧的精英阶层,其中包括大量的化学家、物理学家。

  诺德本土建设速度突然加快,一栋栋现代化高层伫立在街道上,三个月建造、两个月装修,第六个月已经可以居住进去。

  约瑟夫初步定下的诺德本土公民为三十万,多余出来的则要迁移到西撒哈拉,而即便是定下的这三十万公民,他们也要在1990年末才能够全部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诺德本土的变化很大?那么西撒哈拉更不需要多说,幸好一开始各大城市都是按照三十——五十万人口设计的,否则光是住房就是一个问题。即便是这样,一开始也需要有大量的劳工和移民需要居住在帐篷或者简易房里。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