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2章 破敌之法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倭国阶级固化,其程度比中原坚固无数倍。

  祖上是农民,子子孙孙都是农民。

  倭国可不分什么自耕农和佃户,只要是农民,那就是奴隶。

  连姓都没有,叫阿猫阿狗的多的是。

  倭国普通老百姓拥有姓氏,还得在几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

  中原的历朝历代,可要比倭国强太多。

  在太平时代,有科举,也算是有个上升的渠道。

  乱世之中,甚至可以参军,马上建立功劳。

  南宋半壁长城的韩世忠,以前也不过是绥德县的一个乡野小子,不也靠着功劳位列三公吗?

  再惨一点,中原好歹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不下去还能造反,总有上升的渠道,总能找到发泄的窗口。

  可倭国有啥?

  啥也没有。

  在这种环境下,倭国的普通农民,死了也就死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还不会有人同情。

  在同类人眼中,你死了是你活该。

  “茶梅子,我走了之后,伱可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

  男人报着女人的头嚎啕大哭。

  他媳妇叫茶梅子,是一种花的名字,开在秋末冬初。

  没有姓,出生于那个时候,就被她爹妈起了这名。

  男人叫竹青,出生于竹子盛开的季节,同样没有姓。

  他们两人的名字还算好了,像什么“池佐岛夜香”,翻译过来就是“晚了倒大粪”;“秀田武仁耕”,翻译过来就是“瘦田无人耕”。

  指望这些祖辈都是农民的人起个好名字,简直就是笑话。

  “呜呜呜,我不想让你走啊!”茶梅子哇哇大哭,那叫一个梨花带雨。

  两人瘦的厉害,加起来估计都不够一百二十斤。

  两人哭了一晚,即便心中不舍,还是要按照武士大人说的去做。

  第二天,竹青拎着一把斧头进山了。

  下午,背着几捆竹子回来了。

  劈竹编制,制作铠甲,防具。

  这些东西都是竹子制成的,所以他们也被称作足轻。

  说起来,就是一群炮灰。

  而茶梅子早早的就开始为自己的丈夫准备饭团,甚至还将平时舍不得吃的梅干塞了进去。

  这梅干其实还是舶来品,是当年遣唐使从唐朝带过来的。

  青梅在倭国落地生根之后,就成了当地最为重要的调味品,其地位相当于中原的咸菜。

  对于普通倭国农民来说,家里梅干的多少,象征着这家的富庶情况。

  时间催着冰雪,竹青终于在一个寒风肆虐的天气,走出了家门。

  在武士的带领下,来到了鹿儿岛的港口,肩膀上背着一个布包,穿着竹制铠甲,手中提着一个尖头竹竿,呆呆愣愣的坐上了前往朝鲜的船只。

  今年的春天似乎很难到来,李淏越发觉得年岁难过。

  呆坐在王宫中的他,看着手中的一张地图,心中满是悲怆。

  釜山,是朝鲜东南端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马岛隔海相望。

  几十年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