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一章 老三篇 三_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章副标题:明治夏目,大正燕倏。

  …………………………………………

  “我们日本的明治时代的优秀文学家并不少,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层出不穷。但也要注意到,这些文学家都有一种通病:过于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作品。

  少有的创作也大多是为理论服务,囿于技巧性和艺术性,影响力只能限于文学界自身,不太能被庶民阶层所认知。

  那个时代的日本文学界,由于西方先进的理论和各色流派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致使更多的文学家们将重心放在了理论和技巧研究方面,很少有文学家考虑到自己实践创作,更遑论用自己的作品影响国民了。

  这或与也和我们日本民族精于学习但稍显刻板的国民性有关。

  而夏目漱石便是明治时期极少的实践派,的声誉远高于文论,并且最有名的几部,语言风格都带有很强的庶民气息,在民间的影响甚大,这才奠定了他“国民大作家”的声望。

  他的作品在报刊连载期间,日本的和服店和首饰店甚至有卖其的周边,可见其在国民间的影响之大。这种庶民的影响也可能是促使夏目漱石为民众而写作的原因之一。

  夏目漱石作品中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也是值得说明的一点,他的作品反映了日本近代化大潮中的种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大矛盾和冲突。将不同阶层的特质和缺点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来。而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在全世界都是倍受国民推崇的。

  明治之后的1912年-1926年是大正时代,因为欧陆大战让日本工商业十分繁荣,所以这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黄金年代。在政治上被称为“大正德谟克拉西”,在文学艺术上则是“大正罗曼恩蒂克”。

  到底有多浪漫呢?

  看看这一时代的作者们,宝塚、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少年太宰治、武者小路实笃、竹久梦二、泉镜花、佐藤春夫、室生犀星……

  他们在东西文化的冲击之中,作品不但是纤细敏感,都已经有点神经质了。显而易见的,他们的作品难免与庶民的口味有所偏离。

  1916年夏目漱石去世。因此那个时候的读者都有了一个疑问,大正时代会出现下一个夏目漱石吗?

  然而我们日本人全都没有想到的是,接续上夏目漱石,成为大正时代“国民大作者”不是日本人。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甚至是一个不以日语而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袁燕倏。

  顺便提一下,夏目漱石是明治时代有名的美男子,而袁燕倏是划时代的美男子。(注释1)

  两人同为文学家,但是袁燕倏是比夏目漱石更为纯粹的作家。他几乎不涉及文学理论,只以自己的作品来验证他的“文学之道”。

  那么他的文学之道是什么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