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问就是没有_为了越狱拼命造机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电池。

  “如果进行工艺升级呢?”周扬问道。

  武琛摇头,道:“那要很多钱的,不过有些地方,的确可以通过工艺升级达到工艺要求,如果不计算投入的话,大概能达到七成吧。”

  说完,武琛又连忙道:“我说的是不计投入成本的理想状况。”

  简单来说,就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了。

  “和我想的差不多。”

  周扬笑笑,又坐了回去。

  比亚迪的技术实力,生产工艺,在国内绝对是顶尖,选择他们,周扬没选择错。

  当然,有人要说了,军企呢,不应该比民企更厉害才对吗。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军企和民企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就拿芯片来说,军企研究的方向是让芯片更耐操,稳定性更好,简单一句话,能用且好用就行,至于大小,几纳米什么的,军企完全不在乎,他们放芯片的地方又不像手机那样,就鸽子笼那般大小。

  而民企就不行了,研究的肯定是性能,集成化,小巧化,具体到生产工艺,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什么军企的技术,随便就比民企领先二十年,拿来就可以给民企用,完全不现实。

  国内做电池,比亚迪就是第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武琛狐疑的看着周扬,此时此刻,对于周扬所说的全新电池,他还真来了兴趣。

  因为周扬连生产工艺流程图都搞出来了,而且似模似样的,不像是胡乱写的。

  “难道市面上真出了什么新的技术?”

  武琛忍不住拿出手机,开始搜索这方面的新闻。

  但什么都没有。

  问了一些朋友,倒是让武琛探听到了一些信息。

  一个在中科院工作的同学,给武琛回了这么一条信息。

  “别问,问就是没有。”

  武琛心头狂跳,还真有了。

  再抬头望向周扬,武琛表情已经是一变再变。

  直觉告诉武琛,周扬知道什么。

  周扬没再理会武琛,和李天舒低声交流着。

  “剩下的百分之十三十工艺,我可以组织人进行突破,投入应该不会小,但长久来看,这是必须的。”周扬道。

  攻克一项技术,最大的收获并不一定是技术成果,而是在攻克这项技术的过程之中,培养的研究人才。

  人才是无价之宝。

  李天舒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那周先生,您初步估计,这一块需要多少投资?”

  周扬认真的想了想,竖起一根手指。

  “一千亿?”

  李天舒微微点头,还不多。

  如果投入一千亿,解决了碳纳米管电池的生产工艺,国家恐怕会乐疯了。

  对于这种战略级投资,一千亿真是毛毛雨啦,为了推动电池能源发展,国家光新能源汽车都补贴了几千亿了。

  周扬无语的看了一眼李天舒,道:“您大主任还真是把钱不当钱,我说的一百亿,不是一千亿,就这,我觉得也绰绰有余了。”

  “多少?”

  李天舒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急忙道:“周先生,一百亿,会不会太少了。”

  按照李天舒的想法,解决这种有划时代意义的生产工艺,投个上千亿都是少了。

  这就像解决芯片的生产工艺一样,只要能解决,投入个上千亿,还不跟玩儿一样。

  “不少了。”

  周扬笑笑,因为他已经从系统这里拿到了详细的生产工艺,如今就是要把这些东西落到现实中罢了。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