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二合一·海胆盛宴后_抱上鱼尾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壤。

  自然也不会受到水下监控器的侵扰。

  但在大洋中间遨游也并非全然安全,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一艘吃的货轮从他们的头顶上方呼啸而过。

  尽管他们跟货轮的实际距离还有很远,但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已经足够强烈了。

  历经了一天的迁徙,池渊拖家带口地在附近的大陆架登陆。

  他们中午吃的是毛鳞鱼,是一种在近海常见的中小型鱼类。

  近海毛鳞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老少咸宜的一道美食。

  只是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避免在浅海逗留,他们这一顿午餐都没有给毛鳞鱼去鳞。

  鳞片或多或少破坏了毛鳞鱼的口感,饶是如此,毛鳞鱼的味道依旧很不错。

  于归洋想着,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再尝一尝毛鳞鱼。

  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毛鳞鱼还是一种善于“计划生育”的鱼种。

  它们的计划生育当然做不到控制产卵量,但它们有一种更加野蛮却也更加有效的方法。

  每当毛鳞鱼泛滥之际,它们就会大量吞食自己的幼鱼,从而起到调节数量的作用。

  如此硬核控制种群数量的例子无独有偶,最令人熟知的就是所谓的旅鼠“自杀”了。

  首先要澄清的是,旅鼠大规模死亡并不是自杀行为,它们对自杀不感兴趣。

  真相是旅鼠因为繁殖过多,种群的数量远远超出了领地生态的负荷,随着种群的扩大,旅鼠们的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为了争夺生存的资源,旅鼠们相互厮杀,抢夺领地。

  竞争失败的一方被迫迁徙,而它们的就在寒冷的北极圈。

  北极圈是最接近北极的领域,终年冰雪不化。

  再往下就是北温带。

  北极圈往北温带过度的这一片区域,秋冬季节海水可能结成薄冰,春夏两季又融化,使得陆地支离破碎。

  旅鼠迁徙的过程中就要经过这些水域,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熟知的“旅鼠自杀”现象。

  但实际上,旅鼠是会游泳的,它们娇小的身躯内堆积着不少御寒用的脂肪。

  这些脂肪帮助它们浮向海面。

  而它们绝大多数都死在了迁徙的途中,或许是因为饥饿,或许是因为凶猛的海洋生物,又或许是被人类所捕捉。

  据说,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旅鼠集体自杀的纪录片,实则是摄影组利用食物,带领着迁徙的旅鼠来到了悬崖边上。

  单纯的旅鼠以为跟着人类就有食物可以吃,但直到来到悬崖,它们才意识到似乎哪里不对。

  绝大多数旅鼠不愿意从悬崖上跳入海中,猛烈的冲击力足以让它们身受重伤。

  如果时间允许,它们当然更愿意选择找一条下山的路,从平地踏入海水之中。

  摄影组在等待两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