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1章 暗流涌动_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wwwcom,更新最快的无弹窗!

  (第三更,求支持喽~)

  吴刚带领三千人马,就敢深入大宋腹地,且如入无人之境,这的确是让大宋朝廷极为恼火,军方更是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裤裆里,宋徽宗在朝堂上勃然大怒,指着他们的鼻子质问,是不是他们可以一路直接打到汴京,杀进皇宫来?

  其实这的确不可能,汴京附近有八十万禁军,绝对不是摆设。

  不过无论如何,吴刚这一路南下,的确暴露的大宋军制的很多弊端。

  当初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消除地方武装对中央皇权威胁,订制出一整套以文制武、兵权分立的措施,虽然巩固了皇权,却致使军队内部互相牵制、动辄掣肘,弊病丛生。

  正如大宋上一任宰相贾昌朝所言,“今陕西四路总管而下铃辖、都监、巡检之属,悉参军政,谋之末成,事已先漏,甲可乙否,上行下戾,主将不专号令,故动则必败。”

  尔后再加上宋太宗赵光义,所订制的“将从中御”政策,严令大军出征时,他总是预授将帅阵图。

  这种做法违背了因地因时便宜行事的指挥作战的起码要求,前线大将根本没有太大的指挥权限,而是由幽居深宫、远离前线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固,错误地钳制剥夺前方将帅的机动指挥权,极大地扼杀了主将战场上临机应变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做法并被其后代继承了下来,一直沿用到宋徽宗这里,整个大宋,除了已故的童大将军,根本没有任何一名大将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致使北宋兵多而无所用。

  就比如现在,吴刚率领三千人马南下,以宋徽宗为首的朝廷大臣远在汴京,对出击拦截吴刚的宋军指手画脚,等他们的命令传过来,吴刚早就一溜烟跑的不见踪影了,宋军怎么可能追的上吴刚的速度?

  这也是正是武大刚直接让天邪传书,让速度最快的铁血十三鹰在吴刚的率领下直接南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但无论如何,随着吴刚的南下,整个大宋风起云涌,阳谷更是首当其冲。

  朝廷的人马自然无需多说,各大家族也派了大批人手前来观望,如若朝廷当真敢对武府动手,那么他们自然也不会吝啬落井下石,如若不然,他们当然便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除此之外,更加精明的各大豪门,明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曾经派人试图悄悄潜入阳谷,但是可惜的是,他们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如今的阳谷虽不敢说是固若金汤,但是除非派大军来袭,单人的话,无论武功有多高,都只会被强弩赶出去。

  不过,这也难不住他们,莫要忘了,他们家族当中都有年轻子弟在苏氏私塾进学。

  于是乎,这几日阳谷上空,飞鸽传书的速度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