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2章 八大皇商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属,加上原先一千多边军一起囤田。

  这样这边有一千五百兵马驻守,四千多人囤田。

  兵力虽然比以前少,但更精锐,囤田能力更是成倍成倍的上升。

  接着严雄继续往天成卫,同样收编,再留三百兵马,加五百囤兵和家属。

  然后往西。

  他用半个月时间,从东往西,走边大同各边堡,收编精壮数千,把五千兵马和一万囤兵全分布下去。

  第一年是为训练收编精壮,第二年成形后,他的五千兵马会回收四千,之后的防守,就有一千东江老兵,带四千当地边军和军户。

  到六月底,丁毅已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伤亡,全面控制住大同镇所有各堡,各卫所。

  前后共收编八千精壮为战兵,这样丁毅在大同镇,有了一万八千步营,三千骑兵,三万多囤兵。

  另从代王府和卫所手上,得到粮田五十二万亩,全部交由囤兵和逃难跟来的流民囤种。

  囤兵税三成,流民税四成,并保证三年后各递减一成,每户有人当战兵者,再减一成,从而鼓励他们将来踊跃当战兵。

  至于再三年后,丁毅估计自己已统一全国,可以统一定税,到时候再说。

  而大同这边的靠边关的沙地较多,很适合种红薯。

  这里种稻麦产量比较低,但种红薯产量可能比登州还高。

  丁毅开始大力推广种植红薯,现在也不怕被大明朝和满清学去,因为这两家也蹦嗒不了几年。

  大同府实际粮田在四百万亩左右,需要照例先组织吏员再进行下一步重新量田等。

  这些工作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交由旅顺来的文员陈明林组织。

  搞定了军事,丁毅开始搞民事、商事,一步步进而掌控全大同。

  六月上旬,丁毅在大同成立矿科,税事科,商业科等。

  优先准备煤矿,铁矿的事。

  此时大同这里没什么大铁矿,只有灵丘等地有些小铁矿,山西的几大铁矿都不在这里,这边盛产岩石矿,包括石灰岩。

  但这会的大明朝基本只认石灰岩,像后世有用的火山岩,花岗岩,玄武岩等各种岩石在大同几乎无人问津。

  当然,当地很多墩堡,都会用到一些岩石,只是连工匠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丁毅靠撒石灰起家,石灰岩当然不会放过,其他岩石暂时也不打算碰。

  除了石灰岩外,丁毅最看重的就是煤矿。

  大同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煤矿,储量大,可采煤层多,平均厚度30~40米。灰分低,硫、磷杂质少,发热量高,且煤层稳定,易于开采。

  山西冶铁业发达,而用煤练铁更是这边的标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过,当时明朝冶铁,七成用煤炭,三成用木炭,并且炼钢最好是煤。

  所以在辽,宋,元时,当地采煤业都很发达。

  到了大同,丁毅算是老鼠掉了米缸里,这里的煤矿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