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另一头则直通作坊里的蓄卤池。

  制盐卤水含盐度比海水还要低,如果直接烧制,将浪费大量燃料,

  因此还是泼炉印灶法。

  “灶以黄泥筑砌,一灶五锅,井水入锅不能成盐,以之浸渍于灶,咸水皆入灶泥之内,次日则掘此灶土,浸水煎熬五日,而灶掘尽。又另行作灶,浸之掘之亦如前法。”

  这法子有些粗糙,还是如眉山那般,改用烧过的蜂窝煤球。

  简单来说,就是当炉田被火烧到一定程度后,盐工们便不断地将制盐的卤水印入炉田,淋泼在煤球渣上。卤水蒸发水分,使炉渣变成盐土。

  如今这里已经半自动化了,有移动的导水竹筒,摇动水车汲水,卤水会顺着管道提升流进导水竹筒,四人控制皮管,就可以给八口大灶印卤,而免了挑担之劳。

  之后就和陵井操作一样了。

  一个灶,一天一夜可以产盐三百多斤。这个盐坊,一共八口龙灶,四十口直径逾米的大锅,一天可以产盐近三千斤。

  这是可以持续千年的事业,后世八十年代,这里都还在往外出盐。

  除去成本,一年三万贯收益。

  不过这是苏油主持开发的,不是招募的商人,如今他是官身,因此此处产业属于朝廷。

  苏油无所谓,他需要的是盐,不是钱。

  夔盐外运,那是大宁监的事情,飞水井用来满足内需就可以了。

  再说用仙井盐钞结算,三万贯也不算少了,足足以前两个夔州的赋税。

  如今的夔州抖起来了,光商税一年就高达十多万贯。

  在苏油卖力推荐奉送之下,著名文人们赞美夔州米酒的诗词陆续到来,于是夔州酒一下成为紧俏商品,酒税又捞了十多万贯。

  加上苎麻数万贯,和原木叶蛮的黄金,白银,朱砂,已经是一个中上州的赋税收入。

  不过这赋税夔州路得不到,因为答应了四年优惠政策的,这才过去两年。

  于是就被苏油拿来给夔州城铺砖石路面,整修各处危房,补贴福田院,招聘学宫和军中识字班的讲授,操练军士演习,置办军器军粮军装,补贴农人稻种禽畜农具,开发山池梯田麻田果林……

  挣钱不容易,花钱还不容易?

  眼看着就要秋收,加上粮食这一波,一个上州稳稳的了。

  当然上州的州格,除了经济水平之外,还得有田地,人户,丁口来支撑。

  这个对别人来说困难而缓慢,对苏油那就太轻松了。

  周边熟蛮,成为大宋编户齐民的意愿非常强烈。

  是大宋政府不愿意,地方官员也不敢承担这个风险。

  他们是夷人啊!一言不合就叛的夷人啊!

  可以说整个西南夷羁縻州,只有苏油能做到第一天还在打战,第二天就能将俘虏变为自己的手下。

  既有恩,又有威,将部落拆散成一户户有田有猪的小农经济家庭单位后,部落组织一下子就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