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吴家庄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辛娘说道:“理工之学的先生是从相州延请过来的,其余的,我都能教。”

  也是,这位可是现编戏剧都能骂走夏军的人物,文科的东西难不住她。

  苏油又打听了生源构成,才知道却不光光是吴家庄,就连四里八乡的孩子都来这个学校学习,两百人的学校还不够容纳,辛娘准备再请几个先生,效仿理工学院的编制,分班分年级授课。

  苏油不禁对辛娘再度刮目相看,说道:“我那里有一份学校建设的纲要,早知辛娘有此志向,我这次就给你带过来了,下次吧,等你看过之后,必然会有所心得。”

  辛娘喜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来到祠堂拜祭了吴家祖宗,大家坐下叙话。

  吴存之将周围几个庄子的里正、族长都叫了过来,看得出来他在这一带的威望颇高,几个里正族长与他都非常熟悉,一听介绍,才知道都是弓箭社的成员。

  苏油关心的是河北的农业产业结构,跟大家拉家常,顺带了解情况。

  从元丰年开始,黄河被按在和北流河道里,包括河北其余几条干流,都被河渠司整治过,这几年虽然还是有灾情,但是都在可控的范围。

  这里边土豆的功劳可就大了。

  土豆自打来到大宋,在农学院有方向性的花药离体培养法下,已经搞出了四倍体,个头比东胜州那边的祖宗已经大了不止一倍,普遍达到了鸡蛋的大小。

  跟后世没法比,但是也已经是亩产七八百斤的高产作物了。

  辛娘从陕西过来,路过汴京城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买,就买了一套《农书》。

  《农书》的前身是苏油主持编纂的《西南农书》,之后一路收纳了陕西、两浙、荆湖、南海、到现在还有了《海外部》,成了农业方面的科普型著作。

  辛娘在河北安定下来后,每年都要托人去汴京订购,并且将之用于生产实践。

  受相州模式的影响,如今庄上也采用了那样的耕作模式,而且吴存之和辛娘是陕西人,还给周围引来了油菜种植,与花生一起,作为庄子上的主要油料作物。

  油菜收成在五月,花生收成在十月,这就可以根据轮作的时间,安排不同的油料作物种植,保证庄上每年植物油的收成。

  吴恂在皇家军事学院进修,对理工知识与机械原理也有掌握,对于机械的效能有深刻的认识,为了不让父母在乡间那么操劳,帮忙购置了不少的农业机械。

  吴存之是畜牧能手,吴家庄上也在种玉米,不过吴家庄的玉米在很嫩的时候就被连秸秆一起收了,作为饲养大牲畜的青储来储备,这一点却是连苏油都没有想到的。

  还有就是甘薯,甘薯在吴家庄也主要不是给人吃,而是将藤叶作为养猪和养鸡的青饲料。

  苏油在吴家庄算是开了眼界,劳动人民在河北利用自己的智慧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