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六章:消涨_红楼长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码他和太子詹事阴伊的关系要比贾政、贾赦亲近。

  另外而他赖大暗地里又找到了一座靠山,而且是很做实事的靠山——赖大认为他如果有事,求到高无忧身上高无忧一定会帮他。

  因为只有他搞到银子,才能给高无忧送银子,这个简单的道理,赖大认为高无忧一定会懂!

  也因此,对李桂他已经不满足捞一笔就走,历经人世,他很清楚独门生意是很赚钱,也是很稳当的一门生意。

  同时在赖大看来,李桂的靠山只有荣国府而已——一个举人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势力。以前县令都要看他的脸色!

  ‘势’这个东西,在长期的实践中,赖大很懂。

  因此势运彼消我长之下,赖大认为他的胃口不妨大些,当然也要考虑最轻松的方法,也要有预案……

  另外隐忍了这么长时间,赖大心里还是有些急不可待了!

  ……

  第二天,四月一日,风和日丽,阳光温煦的都起了泡影。而这一天对于詹光与卜固修、玉娘等人来说也是很期待的一天,因为今天发薪。

  将近中午十分,晴雯用红纸包了十二两银子往拐角的茶室而去,这个数目是昨晚她和李桂商议好的,因为第一次给山子野发薪,所以晴雯才亲自送过去,一是表示尊重,第二是看看山子野有什么意见。

  “程先生曾云,格物穷也,犹其理也,穷其理然后可以致知,欲思格物,则近于道矣,以收其心之不放也。

  而《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

  此两种说法,先生认为哪种妥当?”

  所谓格物在古代起初是对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而对格物的看法在程先生,也就是宋代理学家程颢那里发生了改变,他认为格物的作用,在于明心,使心不外延也。也就是磨练自己的心智。

  而后朱熹又发扬了他的这个思想,认为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内在的意思是天下的道理虽多,但你研究多了,就会发现天下的事情千头万绪,终归一礼。

  至此,对格物的认识完全走向了唯心主义,也扩大了格物中物的范畴,犹自然科学扩展到万事万物。

  而这与《大学》里格物的本意是相悖的,《大学里》格物的本意是通过诚心的学习格物之识来修身、治国、平天下,而程朱理学把格物当作修心的过程!所以后三来章太炎才说程朱对格物的思想是本末倒置!

  李桂之所以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知晓山子野通晓格物之学,所以才聊起了这个话题。

  当然他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找话题,一个人的学识、胸襟、品德从谈话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以晴雯的学问自然听不懂李桂话里的意思,不过这却丝毫不减少她心中的骄傲。

  “老爷就是有学问,样子也好看。”

  透过床缝,看着李桂一袭白衫,谈笑风生的样子,晴雯红唇带笑,默默想到。

  春风忽来,漫卷了裙裾,露出了欣长玲珑的曲线……

  同样的,山子野通晓的是格物之学的运用,比如数学在建筑、测量等方面的运用,李桂所题的这种提纲挈领似的东西他却从来没想过,当然他学问的层次也没到这个层次,因此闻言微微一愣,心中思忖:“不愧是中了举人的,这学问……真高深!”

  而他毕竟是实在人,随即抱了抱拳,说道:“回老爷,你说的这个,这个,我有些不太懂。”

  李桂也清楚他提的这个问题既大又精微,需要一定的学问见识。《红楼梦》里说山子野是山野高人,又通晓格物,他本以为山子野对这个问题会有独到的看法……

  不过山子野这样回答也在他意料之中——毕竟山子野不是做学问的!

  同时山子野这样回答也让李桂感觉出山子野是个实在之人,可以任用,“哈哈”一笑道:“是我孟浪了……”

  晴雯见两人谈话暂落,莲步一抬,跨过了门槛。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