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 消息走漏_我去古代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知道消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南宣府的读书人都知道翰林院顾大学士在上泗县,传闻是要收徒了。

  一时之间,南宣府的读书人闻风而动,潮水一般涌向了上泗县,不仅仅如此,邻近几个州府的读书人同样快马加鞭的往上泗县赶来。

  书房的轩窗敞开着,凉风自院内吹了进来,清脆的诵读声宛若玉珠落盘,让六月的炎热都消退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湛非鱼快速的把《论语-为政篇》的二十四章背诵了一遍。

  顾轻舟问道:“为政以德何解?”

  “孔圣人主张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儒家治国便是德治,不认同严刑峻法。”湛非鱼快速的回答,说实话她更认同法治。

  “为政篇的主要内容除了德治之外,还涉及到从政为官……”顾轻舟身为翰林院大学士,同样是讲《论语》,可他的切入点和林夫子、窦夫子他们完全不同,更多的是从朝廷的高度来分析。

  无形之中提高了湛非鱼看人看事的格局和眼界。

  半个时辰后,喝着茶水润了润嗓子,顾轻舟无语的看着刷刷记“笔记”的湛非鱼,倒也没阻止,“你可知陈渭彬为何在上泗县当了七年的县令,户部每年的考评最好也只是中。”

  “我听大哥哥说起过,陈大人得罪了他的座师。”湛非鱼头也不抬的回答,手中速度更快,这么潦草的速记,也就她自己能认出来。

  等了半晌没听到声音,湛非鱼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不解的看着端着茶杯品茶的顾轻舟。

  疑惑了瞬间后,湛非鱼猛地反应过来,思虑了一下开口道:“事情的起因是陈县令对座师刘大人的子侄判了重刑,朝中盛行儒治,可陈县令却主张法家思想,刘大人于是借题发挥将陈县令贬到了上泗县,而且一直压着他升迁。”

  “儒家继承和发展了明德慎罚思想,主张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仁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途径……”顾轻舟虽然读书人的典范和榜样,可他骨子里却装的却是离经叛道。

  放下茶杯,顾轻舟继续讲道:“陈渭彬依法执法本无错,可惜他当年行事太过于刚硬,再者刘謇是他座师,陈渭彬此举就显得冷血无情,朝中官员不会为了一个刑部郎中得罪二品大员。”

  “趋吉避凶而已。”湛非鱼撇撇嘴,胖乎乎的小脸上表情很是不屑,“陈县令当时在刑部,行事又如此不讲人情,京城纨绔子弟多如牛毛,他们是怕自家不成器的小辈落到陈县令手中,最后被重判了。”

  不愿意得罪刘謇是一个原因,不想让陈渭彬这样刚正不阿的官员在刑部是第二个原因。

  “你这是为陈渭彬打抱不平?”顾轻舟笑了起来,小姑娘要说聪明是真聪明,看问题是一针见血的犀利,可这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