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章 互惠互利_长公主不想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念电转,脑子里冒出了无数念头。

  薛知道委婉上谏,说的是太皇太后的错处。但太皇太后是主子,主子是不会错的,所以等于说的是他何不平的错处。是他的提议误导了太皇太后,才有如此结果。

  文臣和内侍的关系本来就不怎么和睦,如今薛知道又直指他的错处,虽然太皇太后并未因此见责,何不平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但最后他说出口的,却是,“薛相公一片忠君体国之心,自然是有理的。”

  太皇太后想要的、会相信的,是能顾全大局、理清政事之人,薛知道这一番话,冒了得罪太皇太后的风险,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毫无私心。此刻若是否认了他,倒落了下乘。所以即使心里再不满意,何不平口中仍要称赞。

  太皇太后听得心头熨帖,想到薛知道今日之后便要回乡,这番谏言全然是为了她,为了朝廷,着实发自肺腑,便道,“你且记着,时时提醒哀家,往后行事不可奢靡,要以天下万民为重。”

  “是。”

  “可惜这般老成谋国之人,今日之后就要致仕,这番话,往后只怕也再听不见了。”太皇太后又感慨了一句。

  倒也不是她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的话,不过想到是最后一次,她心里便也宽容了许多,愿意发一点这样的感慨,以示朝廷优抚老臣之意。感慨完毕,还叮嘱何不平,“薛相公一片为国之心,连自己的私事都忘了提。哀家却不能忘,你回头着礼部拟个荫封他家中子侄的条陈上来。”

  何不平闻言眸光一闪,低头应了,想着自己这两日盘算的事,便试探着开口道,“这薛相公乃是惠帝年间的老臣,历经四朝,于这朝堂之上,乃是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这突然要走,莫说是娘娘,便是奴婢心里,也着实有些惶恐。”

  “谁说不是?”太皇太后道,“如今朝中这些大臣,没有一个及得上他的。有那出类拔萃的,却到底没经过多少事,叫人不那么放心。”

  何不平本来还在犹豫,听到这“出类拔萃”四个字,顿时下定了决心,含笑道,“其实奴婢心里倒是有个小想头,只是不合规矩,也不敢开口。”

  “有什么话只管说便是,你什么时候也学了这种支支吾吾的做派?”太皇太后道。

  何不平这才道,“老奴是想着,这薛相公虽说是致仕了,但娘娘若能留他在京城多住几年,便是不预朝政机务,有他这根定海神针在,心里自然就安定了。”

  “这……”太皇太后不免有些迟疑,“朝臣们只怕不会同意。”

  “如今陛下年幼,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想来朝中大臣们必能体谅。”何不平道,"娘娘若不放心,只管上朝时叫他们商议便是。”

  太皇太后这才点头,“就依你所言。”

  何不平嘴角微微一勾,很快又压了下去。

  他倒要看看,这薛知道是否当真一片为国之心,甘心冒险留在京城,却什么都不求?便是他真的什么都不求,只怕时日一久,就连太皇太后心中也会心生疑窦,不会再如今日这般看重于他。

  不过,这只是顺带的,之所以要将此人留在京城,却是为了牵制另一个人。

  那个“出类拔萃”的顾铮,乃是太后娘娘一手提拔之人,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外间都说他必然是太皇太后心腹之中第一人,等薛相公一走,只怕朝中就成了他的天下。

  这话,何不平却是听不得。

  心腹之人,一个足矣,岂能有多?

  若太皇太后一味信任那顾铮,他何不平哪还有立身之处?留这么一个人给他掣肘,叫他不能在朝中顺心遂意,事事自决,才有自己说话的余地。

  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长公主不想死更新速度最快。(记住本站网址:)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