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伸出援手_长公主不想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字母+org点com,

  大楚的藩王,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太-祖皇帝一生南征北战,竟然也没有耽误生孩子,不算天下安定之后生的,登基前一共有五个儿子,而且都已经长成,跟着他起事,也算是立下赫赫功勋。

  立国之后,除了太子之外的四个儿子都封了王,赐了封地。

  等到太宗朝,皇子成了皇弟,藩王与朝中的关系就紧张多了,彼此之间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止过。

  后来还是太宗棋高一着,效仿汉代推恩令,将四块封地又划分成若干份,分赏给几位藩王的儿子,又撤销了藩国置兵的权力,就连当地官府也全然由朝廷委任,肩负着监视藩王的重任,不允许他们无诏私自离开封地。

  几番手段,这才彻底将藩王打压了下去。

  后来的历代君王,吸取教训,几乎没有再分封过。就算是给自己的儿子封王,也是“遥领”。也就是人在京城,只挂一个名头,坐等收钱,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但之所以说是“几乎”,就是因为当皇帝的大权在握,有时就难免任性。

  或是太过疼爱小儿子,忍不住赏赐一块封地;或是觉得长子不会善待兄弟们,所以提前给他们谋出路……总之时不时地又会冒出来一波藩王,给后来的帝王留下更多隐患。

  发展到现在,恐怕就连皇帝自己,不是看宗正寺那边送来的名册,都不知道自家究竟有多少亲戚活跃在大楚的土地上。

  跟藩王一起存在的,是屡禁不止的叛乱。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都是贺氏子孙,凭什么一个就能继承大统,高高在上,其他的就要低声下气,跪地臣服?封地山高水远,京城鞭长莫及,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也是理所当然。势力大了,野心就跟着大了,最后难免要闹一场。

  所以朝廷对藩王的态度一向都是警惕戒备的。

  上一回先帝驾崩时,各地藩王其实就请求过回京奔丧。

  但那个时候储位未决,朝堂也势必会面临一些动荡,别说是太皇太后,就是朝臣们也不会同意这种请求。谁知道是真心回来奔丧,还是想搞什么幺蛾子?那时局势太敏感,容不得这些,因而只发了旨,命他们在藩国祭奠即可。

  现在看来,某些人还是没有死心。

  咨平殿内,太皇太后对着厚厚一叠奏折皱眉,“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何不平在一旁劝说道,“娘娘息怒。依奴婢想来,其实大部分藩国,必定没什么异心,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叫朝廷记着他们罢了。”

  藩王也分很多种,得到封地越是久远,日子就越难过。因为跟皇室的关系远了,又远离京城这个政治中心,无诏不得回去,连跟皇帝联络感情的机会都没有,待遇自然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何况藩王的爵位并不是世袭罔替的,而是一代代降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