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章 臣的猜想_长公主不想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字母+org点com,

  顾铮少年时代,对“格物致知”曾经怀着非常强烈的热情和兴趣,一直在不断的观察与探索各种自然现象。

  因此闹出的笑话,写出来估计能凑够一本《世说新语》。

  在后世,这些都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内容,仿佛从这样的少年时代,便可窥见他身上能够成为圣人的某些特质。

  而在这些故事里,顾铮也的确观察到了许多自然界的现象,并且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理论。只是即便他是个天才,研究这种东西也是为世人所不认同的。没有人指导和交流,他弄出来的东西也就对错参半、似是而非,没有任何用处。

  本来顾铮只将之当做自己的小兴趣,也不在意是否能有什么结果。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生活中突然遭逢巨变,亲人相继故去。在这种生离死别带来的震动与创伤之中,顾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之后在翰林院蛰伏数年,遍阅儒家经典著作,更令他从一个唯物主义者变成了唯心主义者,从一个自然科学研究者变成了一个哲学家、思想家。

  然后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走了下去。

  说是错误,但他在这条路上取得的成就同样辉煌灿烂,令后世人心向往之。但是跟他本来可以走的那条路相比,就不免令人惋惜。

  他本来可以挽救一个时代,但最后只成就了自己。

  个人与集体究竟哪一个更重,或许除了顾铮谁都不知道,也无从评说正误。

  其实现在,顾铮的某些思想已经开始形成雏形,只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归类和完善。就连他自己对此也是懵懵懂懂。而贺卿却误打误撞,将另一条路铺到了他脚下。

  历史的拐点有时并不惊心动魄,在当时,它们如每一个平淡而简单的日子一样,并没有任何出奇之处。只有以后再倒回来看,才会发现,原来在那么早的时候,一切就已经有了端倪。

  虽然是秉承着“说话算话”的理念,决定研究一下贺卿所说的这个问题。但顾铮对自己也有一套标准和要求,即使再小的事情,也绝不愿意敷衍了事。所以还是拿出了态度,认真钻研。

  开始时只有一个人,还颇有点无从入手之感。后来经过几位重臣的宣传,朝中的年轻人们都研究起了这个问题,大部分人还总爱来找顾铮讨论,倒是给了他不少的启发,打开了思路。

  接下来,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正在进行最初的探险,顾铮乐此不疲,甚至险些忘记了最初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直到这一日,他陛见时,又在咨平殿外看到了贺卿。

  贺卿皱着眉正在出神,面上的表情忧心忡忡,显然是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恼,并没有发现他的存在。顾铮远远看了一会儿,心里冒出来一点奇怪的感受。

  一开始,他的确误会了贺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