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二十年以后】_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63年6月22日,一辆奔驰大轿车沿着山路来到以前的天文台、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墓。车很引人注目,不是因为有警车开道,一路戒严,而是半个车厢里堆满了花圈,空着的半个车厢里,最前面坐着已过古稀之年的老者,鼻子下面标志性的小胡子、举世闻名的一络头发都完全花白。他就是退居二线、时任德意志欧洲联盟名誉主席的阿道夫?希特勒。坐在他后面是三个体态各异、风韵犹在、气质高雅的贵妇人,还有她们的儿女。

  天文台早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门前用大理石铺平,中间石台上燃烧着火苗,屋顶上飘扬着德国与俄罗斯国旗。信步进入天文馆,里面陈列着元首和部分将士们的照片和物品,以及战役经过、战果等资料。冉妮亚玩笑说,应该把她那个被炮火炸成两半的胸罩也陈列在玻璃架内,前元首瞪了她一眼。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希特勒站在往日的地方,俯视昔日的血肉战场。经过鲜血浇灌,那一片原野比大战前更加翠绿,他眼前重新浮现起那无休止的空投、炮弹、扫射;爆破、火舌、余烬、残肢、焦黑的尸体,耳边响起刺耳的轰鸣声、钢铁碰撞的嚣声、子弹呼啸声、悲怆的求救声、哀婉的啜泣、沙哑的嘶吼。

  德军公墓占据了近250公顷,每个墓前竖立着白色的十字架,铭刻着碑文和照片,上面倒扣着一顶德军钢盔。战后,世界各地掀起收藏热,一顶二战德军1935式包边钢盔被炒到了250帝国马克,倒扣在十字架上的钢盔常常不翼而飞,因而俄罗斯政府责成萨拉托夫州派出一个警卫班常年驻守在这里。

  公墓正门小广场上屹立着一个二战德国国防军士兵铜像,士兵卧倒在地,两眼怒视前方,右手举起冒火的长柄手榴弹。正门门柱上分别用红铜铸造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似乎不相称的两个动物:一边是仰天长啸的老虎,一边是昂首长鸣的公鸡。它们的后面是体型悬殊极大、好比骆驼与鸡比肩的两辆坦克,一辆是编号301的巨无霸虎式坦克,元首知道这是兰茨少校的坐驾;另一辆是意大利V33小坦克,分别代表20年前香消玉殒的老虎师与小鸡师,亦国防军第60特种坦克师重坦克师和超轻型坦克师。

  山上苍松翠柏,芳草苍苍,秋风吹过树梢,发出呜咽。漫山遍野的波斯菊随风摇曳。斜阳照映山岗,留下长长的影子。二十年前发生在梅德韦季察河西岸的龙血玄黄,有三万名德国健儿牺牲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他们大多非常年轻,正是享受爱情甜蜜的青春年华,为了帝国与人民的利益,走完了短促人生,永远躺在这冰冷寂寥的地方。

  值得欣慰的是这里早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