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四章 狱中隐卧龙,斗室传天机_聊斋之屠仙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妥。起因则是隆兴帝越来越崇信佛法,渐渐地失去即位之初励精图治的做派,长年幽居深宫参禅悟道。

  不仅如此,他因极度宠信国师无尘法丈,采纳其建议在全国各地兴建慈航禅院,每一处都务求恢弘浩大美轮美奂。

  一些幸进小人得其所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征发丁口役夫,在修建起一座座穷尽华美精巧的寺院禅林,从而博取隆兴帝龙颜大悦而获得升迁机会的同时,也都大捞狠捞吃得脑满肠肥。

  如此在君臣两得其便之后,唯一受苦的便是处在最底层的蝼蚁小民。

  在重重盘剥下家破人亡者有之,不甘忍受盘剥铤而走险投身草莽者亦有之。而且随着小人凭借蝇营狗苟窃据高位,忠诚耿介之臣反而因先后进言劝谏而遭贬斥。

  如此则不免朝政昏乱,江山动荡,竟重现了成泰帝时的衰颓之象。

  因天下乱象萌生,正四处游离的宁采臣亦遭了池鱼之殃。

  在走到山西太原府治下平定县时,他被一伙地痞打了闷棍,当做官府通缉的一名杀人犯周阿炳上交请赏。

  那县令贪图政绩,得知宁采臣是个无依无靠的外乡人后,竟将错就错,把他当做真正的杀人犯打入监牢。

  宁采臣初时也曾喊冤叫屈,后来得同监的一位老人指点关窍,才知道是县令要拿自己做了替死鬼,终于彻底死心。

  在暗无天日的枯寂时光中,他与同监的老人渐渐相熟,也察觉他的不凡之处。

  在日常闲谈之际,这老人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山川,大至国计民生,小至吃喝玩乐,竟是无一不晓、无一不精,至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这些读书人本行,更是信手拈来,虽嬉笑怒骂亦能卓然成理,俨然一代文宗大家。

  宁采臣好奇之下诚心请教,老人也终于坦陈身世,原来他竟是被誉为“天机博学士”、曾做过一任司天监监正的诸葛卧龙,数年前为躲避一场劫难而弃官潜逃,藏身在这监牢之内。

  此次他向宁采臣表露身份,却是看中了宁采臣这年轻人,打算收为弟子传授一身的学问。

  宁采臣虽不知道在这囚牢之内做学问还有什么用处,但能够拜这当世第一博学之士为师,总是一桩难得的机缘,当即欣然行礼叩拜。

  自那一日后,诸葛卧龙便开始将一身通天彻地的学问教授给宁采臣,而他教学的方式也颇为古怪,从来都不讲解分说,只是将自己的各种学问理出脉络凝练精粹,要宁采臣一股脑的死记硬背下来,说是日后只需慢慢领会,自能受用无穷。

  如此一来,饶是宁采臣也算聪明颖悟之人,本身的学识根基也算扎实,但将老师胸中浩如烟海的学问如此硬搬到自己脑中,也弄得好长时间头晕脑胀,一时间也忘怀了身在监牢的苦恼。

  直到最近的几天,诸葛卧龙说该教的都已教了,才放宁采臣过了几天轻松日子。

  宁采臣接受的虽是“填鸭式”教学,学习过程中终究还是凭着自己的才智领悟了一些东西,很容易便想到老师既然教授了自己这一身的学问,也必然不会让自己陪他一直坐牢,更不会让自己才学有所成便作了刀下冤魂,所以这一次的断头饭,其实该是是师徒二人的饯别之宴。

  他捧着托盘上前,将酒菜放在那张几案上,先在两个破碗中斟了酒,然后举起自己这边的酒碗,向诸葛卧龙道:“老师教导栽培之恩,弟子无以为报,权已此酒,聊致无尽感激之情。”

  诸葛卧龙笑道:“得天下英才而教导之,本也是为师者之快事,何必说一个谢字?不过这一碗酒稍后再饮,为师还要请一位老朋友前来。”

  在宁采臣有些惊愕的目光下,他不知从哪里摸出三支线香,在灯火上引燃后,拈在指间望空祷祝片刻。

  不多时,忽听得一声粗豪大笑:“诸葛兄,你身在牢狱,怎会有酒菜宴请小弟?”

  随着话声,一个高大身形凭空出现在囚室之内,头戴乌纱帽,身披大红袍,青面赤须,相貌狰狞,正是卞城王座下判官陆鸷。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