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章 第七十九时_[美娱]恰逢其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尔街40号的问题同时也是曼哈顿地产市场的问题,在纽约市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居然能接近20%。为了解决这种窘境,纽约市政府鼓励房地产商们推动翻新改造计划,通过将过去的办公室改造为住宅吸引高级白领客群,将空置率降低的同时改善曼哈顿下城区地产的供需环境。

  对纽约的商业地产市场来说,这是美国建筑业主最艰难的时期,过去十年间门的建设热潮带来的就是市场的供需失衡,产业链上的所有人,包括提供了成千上百万近乎无抵押贷款的银行业都饱受其苦。

  然而,从长远来看,乔琳认为华尔街40号这种地标性建筑本身绝对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无论如何处,在帝国金融心脏的地块怎么样都只会回归其原有的价值,而不是贬值。

  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处建筑的所有权属于一个德国家族,金森地产从花旗银行交易到手的只是物业的租赁权而已。这背后涉及到很复杂的产权历史,甚至还与菲律宾前总统老马科斯的贪腐案挂钩。

  如何绕过复杂的租赁政策和附加条款,并且在投入资金进行翻修的前提下盈利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莎莉对乔琳想要介入地产这件事不是特别惊奇。一方面是因为乔琳之前就对40号表现出了不低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乔琳继承的家族财富一部分就来自于战后疯狂膨胀的日本地产业,这可能也算是某种奇怪的遗传因素了。

  唯一的问题是40号大厦到底值不值得她们付出精力和资金?

  这个问题需要问一问专家。除去乔琳下属中的地产投资研究员外,她们还找来了纽约市著名的地产律师和交易顾问黛布拉·卡法罗提供咨询。卡法罗是纽约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有着二十年纽约地产交易经验的著名经理人,正是乔琳需要的专家。

  卡法罗和其他研究员们研究后认为40号这栋建筑的法律风险主要在于能否获得足够长的租约期限,并且金森地产很可能因为翻修活动产生了附带债务。

  按照目前的财务状况进行测算,如果最终能把大楼上层的40万平方英尺按照每平方英尺17美元的租金租出去,他们就可以做到收支平衡。而大楼中下层还有60万平方英尺可以出租,尽管没有上层可以俯瞰纽约港的完美景色,但是面积够大,只要有平均水平的租金就可以直接盈利,而目前同类建筑的租金是每平方英尺15美元。

  更绝的是,在乔琳的代表与金森地产接洽过后,他们给出了一个非常棒的租约转让价格,每平方英尺1美元,加起来100万美元。这简直是不能再低的甩卖,看起来金森已经迫切地想要甩掉这个债务包袱。当然这只是租约的交易价格,40号还有近200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