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不若由中台拟诏,命专人筹办。”

  “那就让段煨去办,明年开春,再命其率麾下万余兵马南下,退防雁门,守好并州北部,至于南匈奴故王庭、及五原等地,一时顾不上了。”如今并州的军事力量只有度辽将军段煨与宁胡将军徐荣的两万兵马,鉴于明年关中要调动大量人马出征,三辅与并州的防务就急需留下足够的将领与兵马镇守。皇帝心里已有了打算,想趁这个时候将防务重新规划部署,调动一番兵马:“至于徐荣,则让他率军往南退守上郡,一则看顾并州西侧,二则也能策应左冯翊与河东。”

  “臣谨诺。”

  见皇帝紧盯着刘虞的真正用心不放,黄琬、杨琦等人皆不免松了口气,在他们看来,无论刘虞拒绝救援是出自公心还是私心,此刻都不是派援兵的时候。至于刘虞在之后是否继续谏阻,那就与这时的朝议无关了。

  就在要将此事揭过的时候,殿外忽然有中黄门进来奏报,称秘书郎温恢、卢毓二人在宫门外跪地大哭。

  温恢与卢毓是在不久前来的长安,他们一路在孙礼等人的护送下越过太行山,进入并州后在刘虞的安排下送入朝廷。与此同时还带去了公孙瓒在幽州搜刮粮草,随意诛杀当地郡守,甚至连卢公后人都不放过的种种劣迹。卢公后人在幽州遭难,这在当时引起了朝野一片哗然,若不是幽州暂时鞭长莫及,恐怕就要有人鼓吹出兵了。

  皇帝当时为了安抚住温恢与卢毓这两个忠臣遗孤,又是为了拔举这两个人才,特意将彼等选入秘书监,由蔡邕等大儒教导。

  如今公孙瓒兵败求援,消息很快跟着传入长安,许多人都知道公孙瓒是牵制袁绍军力的一枚钉子,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舍弃,皇帝多半是要相援的。这是出于长远的利益,可有些人从感情上却无法接受。

  “穆顺,将他们带到偏殿里去,在宫门哭闹像什么样子!”皇帝眉头紧皱,他隐隐从外间呼啸的风声中听见抽噎哭泣的声音,两个少年的父亲、兄弟都死在公孙瓒手下,纵是往日他们再如何早成、理性,也敌不过幼失怙恃的悲恸。

  穆顺忙弓着身退下,殿外铅云密布,风雪骤降,两个柔弱的少年正并肩跪在殿前俯身痛哭。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心哀亲人,可在温室殿还这么哭闹,多少有些晦气。只是在这个事上,皇帝不好计较,穆顺也不好多做什么。他收起往日常带着的笑脸,半强迫的将温恢、卢毓两人带到旁边的偏殿里去。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两人的鼻子就哭得通红,年纪小的卢毓甚至还流下两行清涕。穆顺让人挪了一只火盆来,不阴不阳的说道:“朝廷大事,按说旁人是不得干预的,尔等虽有孝名,但也在此等之列。好在事有可原,国家特许你们给个交代。”

  “没有公孙瓒,朝廷大军就匡扶不了天下了么?”温恢还算镇定,他紧紧拉着卢毓的手,迎着穆顺的面说道。

  穆顺被他一吓,斥道:“住口!这也是你能非议的?”

  温恢从鼻腔中冷哼一声,看似毫不畏惧的看着穆顺,只有卢毓从对方抖动的手掌,才能得知温恢心底的不平静。

  穆顺转身回去复命了,偏殿内只留下温恢与卢毓两个人相互依偎着。

  卢毓时不时地抽了抽鼻子,温恢望着火堆,心里却是在想许多事情。他的父亲温恕始终对朝廷念念不忘,心向神往,就算是遇难前也不忘叮嘱他继承遗志。这一路上千里风尘,他与卢毓尝尽疾苦,当他刚来长安的时候,见到沿途风物,见到皇帝与诸大臣时,心中确实对汉室朝廷产生了不小的希望。

  可如今面对着杀父仇人,温恢却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动摇,所谓堂堂正正之师,朝廷作为代表‘大义’的一方,怎么能与豺狼为友呢?

  这是温恢所不愿想明白的。

  也是想让皇帝告诉他的一个答案。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