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事终有定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乃汉室再兴的功臣。前些年为了光复汉室配合朝廷在私下里的一些举动虽然有失体统,但姑念其心可嘉,于今也不予追究,只让黄琬解除职务回江夏颐养天年。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杨琦黄琬等旧臣接连退出朝堂,皇帝不满于现行的宰相团队,有意重建一个行之有效锐意进取的中枢的决心不言自明。

  黄琬被罢黜后,其司徒的位置就空了出来,马上就要到正旦,诸类大礼不能缺了三公。所以皇帝没有拖延,很快就径直决定下了新任司徒的人选——由光禄勋杨彪继任。

  其实早在杨琦离开时便与杨彪透过底,会通过各种代价为杨氏再换来一个三公的位置,其中就包括这一次对黄琬的作壁上观。这是一次与皇帝的交易,如今策书既下,杨彪按照惯例辞让后却仍不愿从命,坚持要将司徒的位置让给左冯翊种拂。

  种拂是河南种氏出身,其父种暠在孝桓皇帝时担任司徒,其本人也于初平元年代替荀爽为司空,后因地震被免,从九卿转任郡守。种拂在任上颇有能名,早些年也是被皇帝看重的能臣,只是朝中一直没有位置留出来给他,导致种拂蹉跎了不少岁月。

  诸人本以为杨彪这是例行的辞让,谁知杨彪态度坚决,竟像是非要把司徒让给种拂不可。按理说,种拂有家世有名望,曾经又做过三公,要继任司徒倒说得过去,可这样做对杨彪又有什么好处呢?

  聪慧如杨修也不甚明了,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晚上,他在书房里问起了这件事:“种公资望虽然足够,可与我等并不算亲近,阿翁如今将三公之位相让,果真是件好事么?”

  “人老了,在乎的只有生前名与身后事。”杨彪斜靠着凭几,抬了抬手,示意对方入座。桌案上散乱的放着几卷《道德经》《庄子》,他近来对道家学说颇感兴趣,大有出尘绝世之意:“年轻时立下的壮志宏愿,如今谁还能秉持如一呢?世态会变,人心也会变,记得当年在雒阳,我第一次见到袁本初兄弟,其二人是何等踌躇满志?可随后呢?却还不是……”

  见对方似乎把话题越说越远有些漫无边际了,杨修忙止道:“阿翁!”他伸手开始将桌案上的道家典籍收拢了过来,一卷一卷的收拾整理:“何必做这等垂暮之言?如今正是明天子在位,天下有识之士大有可为的时候。”

  “这么说我还正当时。”杨彪咕哝了一句,似乎觉得有些好笑。

  他似乎因最近跌宕的局势有感而发,但眉宇间仍是精神抖擞充满信心。

  杨修手上拿着书卷,一时没有说话,他似乎在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索父亲固执的辞让司徒的深意,得到司徒这个位置能带来好处,那么推掉这个位置也该给人带来好处才对。而种拂身上有什么价值呢?其人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