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百年树人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四个字恼怒不已,如今听到杨琦这么,便以为这是在故意暗讽他。董承当即坐不住了:“三署郎并非皆为孝廉,其中也不乏有德望者充为议郎。彼等监生倘若策试得过,便是才能足够,何必因名不正,而拒之于三署?”

  他这番话的很有技巧,既是反驳,又可借此为监生出头、向监生背后的大族示好,同时也将杨琦挤兑到对立面。

  正是由于这盘算打得好,表现了董承难得的急才,所以不仅赵温、荀攸,就连旁边的尚书令吴硕都表情古怪的看了他一眼。杨琦轻轻哼笑一声,面色嘲弄的看了眼董承。

  其他人还没做什么表示,皇帝径直越过董承,对杨琦道:“朝廷制度,要适应形势,不得过于拘泥守古。只要通过了策试,彼等监生便可视同于‘茂才’,入左右郎署。”

  五官署的郎官需年满五十以上,故而不在此列。

  这一项决定泽被了几乎所有的中上层官员,在以往每个郡只能荐举一二名茂才,每个郡有好几家士族豪强为了这个名额彼此争抢。如今能够从另一个途径获得‘茂才’的待遇,无疑是皇帝对所有大臣施加的笼络与优待。

  “州举茂才、郡举孝廉,此二科已为州郡荐举常设,不宜混同,以免滥名,臣请陛下易之。”杨琦既很快接受了皇帝的决议,同时又很严谨的建议道。

  杨琦其实从未想过要阻止监生入郎署的念头,这样既树了敌、又对自己不利,但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给这些监生多一个名分,好让彼等的含金量高一点,不被察举‘孝廉’、‘茂才’等正途出身的三署郎看轻。

  “滥名之忧确实要有。”在皇帝看来,这不就是给位认证么?这么想的话,那就更不能轻易的施与:“凡策试优越者,由主考推荐,公府核准,特赐予‘贤良’之称。每年获此称者不得过十分之一,以奖优者、以励后进者。”

  杨琦没想到皇帝转的这么快,将原本施加全体的荣誉调换成特殊奖励,而造成这一切的恰恰是因为他多了那一句嘴,导致皇帝‘从谏如流’,在事后探究起来,这往哪苦去?

  赵温忽然加了一句:“国子监如此,太理当也如此。”

  皇帝点头道:“斯言大善,这次能考上第、入殿试的两百太生,皆授‘贤良’之称。”

  众人飞快的略算一下,二者之间的比例都是一样的,但国子监由于只有一百多人,最后得到‘贤良’称号的却比太要少许多。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朝廷育才,计在久远,故国子监、太之制,务必在国是诏内写明,以求期内完善。”皇帝点了点草诏上的某句话,放眼看向众人,道:“太五科之外,已有蒙、教化、吏治三科,分别教授童子、行伍、备官。今再设宣化一科,以期教育黎庶、化外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