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九八章 建筑公司_香江大亨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影响施工。

  但不久陆孝佩的优势发挥出来,业主若是英国人、沪上人,陆孝佩的英语、吴语正好派上用场。

  又没多久,陆氏的粤活也灵光了起来。

  陆孝佩跳过几次槽,每跳一次,薪水涨一次,他颇得老板赏识,让他做大工程的监管。

  陆孝佩回忆道:“战后香江城市建筑的变化,我可如数家珍,不少工程我亲自参与过。不过,能留下芳名的,是地产商、建筑公司老板、建筑设计师,我们施工工程师,跟地盘工一样,为他人做嫁衣裳。”

  陆孝佩梦寐以求自己开业,他从未想过要做地产商,只想开建筑行——在沪宁买地置房的教训太惨痛了!

  克勤克俭10余年,终于有了十三万港元积蓄,1961年,陆孝佩与妻子合开了一间夫妻档——公和建筑。

  有人说公和取自公婆的谐音,夫妻档即是公婆档。有人便去问陆孝佩,陆氏用带沪上口音的粤语道:“我晤知啦,随便你怎想啦。”

  陆孝佩负责接业务、买材料、监督施工,妻子管理帐目和做家务,陆氏做工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不偷工减料,故信誉愈来愈好。

  开始是朋友照顾,给一些不重要的小工程让公和做,后来,就有人主动找上门。

  “信誉比情面更重要。”陆孝佩不无感慨他说,“那时连建筑材料商,都乐意赊材料给我,搞建筑就这点好,不需要大本钱,当然,一切还得倚赖互相信任。”

  公司在最初几年,仅夫妻两人,什么都一脚踢,每天都要做满十四五个小时。

  陆孝佩承认自己是个出色的施工工程师,又是一个蹩脚的估算师,

  “我可说是捱到‘金睛火眼,了,有好几次,都因工程核算,估计错误,几乎导致破产。”

  公和在最初只拿到港府工务局颁发的A级牌照,这已经相当不易了,有A级牌照,就可单独承包工程,限100万港元以下的小工程,现限度放宽到300万港元以下。

  陆孝佩经过不懈努力,公司业务和规模增长很快,终于在六十年代末获得C级牌照。

  C级是最高级别的建筑牌照,可以投标无限量的工程。

  时值地产转旺,地产商在地盘大兴物业,给建筑业带来勃勃生机,公和招兵买马,又上一级台阶。

  地产的兴盛带旺了股市,1972年,不少华资地产、建筑、航运、工业、贸易公司,纷纷“骑牛上市”。

  公和建筑股票也上市挂牌买卖,公和成为当时仅有的数家上市建筑公司之一。

  除李保罗的保利倒闭外,其余凡家上市建筑公司,都成为日后建筑业的巨擘。

  要说机遇,香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数幢这类建筑上马。

  陆孝佩参加投标,却因没有这方面的“实绩”而败北。

  机遇又一次来了,整个建筑界都为之振奋。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