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卷 第四话 沙海迷走_谜踪之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雨林里。间隔十几步远就谁也看不见谁了。那时连长排长什么的。就在衣服上抹一种草汁子。味道迎风都能传出八里地。后边的人只要有鼻子。即使用黑布蒙上眼。也照样不会掉队。”

  司马灰两眼一转。已然有了对策。他对其余三人说:“我看咱这队伍真是人多脑杂。让你们讨论个什么问题也都说不到点子上。最后还是得我来拿主意。先前我在洞道的联络舱里。看见有部a53型磁石电话机。线路直接通往地底。1958年那支联合考察队。一定是背着线架子下来的。那20000延长米的白色线路。足以支持在三公里外与后方保持实时通讯。咱们只要摸着这条电话线找过去。肯定能抵达目标。”

  司马灰说完。就找到随绳梯一同垂下地线路。此前众人为了躲避气象云。都急于攀下地面。那白色线路又被沙海覆盖。所以谁都没能发觉。这时看到电话线依然保存完好。仍可做为导向线使用。无不为之振奋。苏联专家团配有精确测绘设备。甚至还有探测铁元素的先进仪器。当年那支考察队行进的方向不会出现偏差。

  众人当即拨开沙子。寻着那条不见尽头的“白色线路”徒步向东而行。这片存在于深渊底层的沙海。在亿万年来从未经历过枯燥的日月轮回。仿佛偏离了时间与空间运行的轨迹。只有远处偶尔出现的雷暴。像微弱地光般刚刚显现便又倏然隐落。而沙层下可能就是地幔的熔岩。热流向上升腾。使空气变得灼热。与苦寒的“罗布泊望远镜”洞道相比。带给探险者地又是另外一种严苛。

  司马灰看四周虽然一片漆黑。但那黑暗里竟有种苍苍茫茫地感觉。可能是因为它实在太深远了。只记得先秦古籍中。对极渊里的描述是“有龙吐火。以照四极”。那应该是形容地幔里地熔岩向上喷涌。很难推测中苏联合考察队遇到了什么意外。走在这条探索终极意义的路途中。前方的一切都是未知。命运也随之变得叵测。

  沙海中地形平缓起伏。司马灰等人惯于长路行军。这几公里的直线距离自是不在话下。不觉走到一处。流沙下浮出许多化石般的白骨。矿灯照过去也看不到边际。不知埋在沙海底下的部分还有多大。

  通讯班长刘江河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鱼骨。新疆海子最大的大红鱼哲罗鲑。也就两米多长。骤然见此异物不禁惊诧道:“这好像是龙骨!”

  罗大舌头道:“你少见多怪。这一看就是某种海洋巨兽。或者是条大鱼。最多就是鱼龙。”

  司马灰也说:“应该是鱼。可仅剩残骸了。看不出是哪种鱼。估计个头小不了。弄不好比苏联潜水艇都大。这地底下很可能存在复杂而又古老的生命形态。多亏现在已经没水了。要不然咱们渡海过去。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