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七章 尚秀芳,“文斗”(6k)_诸天:开局越女阿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积高达五十亿多亩,相当于唐朝巅峰时的四五倍。

  这两者的虚报之事,早在杨坚在位期间就相当严重,让平民承受了超过正常水平数倍的赋税,用收刮到的巨量粮食填满了一个个大型粮仓,成为被瞒在鼓里的杨坚、杨广自认大隋强盛的证明。

  《贞观政要》记载:“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表面上“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但实际上却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且由于杨坚的“节俭”,宁愿自己去洛阳逃荒也不开仓放粮,极大地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负担。

  正是“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

  当各个重门紧闭的粮仓外面,灾民哀鸿遍野之时,攻下朝廷管理的粮仓,通过赈济灾民获得民心和民力,无疑是现下发展势力、收获声望最快的方法。

  实际上,像历阳这些没遇上过天灾的地方,光是严厉打击了一波城中想发战争财的粮商富户,将其收购的余粮平价买入分发赈济,就足够本城内的民众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了。

  而为了缓和安抚平民百姓因战乱而受创的心灵,赵青打算组织开发一些新鲜的娱乐活动,比方说发行报纸,开办棋艺比赛,文艺歌舞等等,并安排相关的解说人员,从而拉近官吏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像使用雕版印刷的报纸,主体采用易于理解的版画形式,在图案旁标注文字,面向低识字率的民众,用来进行宣传,同时也能作为对外输出思想的工具。

  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是赵青准备主推提高识字率的法门,且可以在城中专门建起一片识字习文用的碑林,相当于字典和启蒙的作用,而不怎么需要依靠读书人耗费大量时间的教导。

  当然,此事还需在时局稳定后,编一些故事来调动积极性,宣传“知识改变命运”才行。平民拥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在发展生产力上自然可以强出许多,且不易被腐朽的官吏欺上瞒下。

  ……

  “叮叮咚咚。”尚秀芳吟罢,露出凝神思索,心驰物外的动人神态,纤长秀美的玉指在弦上看以漫不经意的拨弄,全无斧凿之痕地编织出一段一段优美的音符,隐含挥之不去哀而不伤的淡淡怨愁。

  音符与音符间的呼吸,乐句与乐句间的转折,营造呈示出乐章的空间感和线条美,音色更是波澜壮阔,余韵无穷。

  而在尚秀芳弹奏古筝的后方楼顶,正站着一个身穿长衫,星霜两鬓的老者,使人知道他年纪定已不少,但相貌只是中年模样,一派儒雅风流,意态飘逸,予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老者边上不远处,则是一名身量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