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3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2)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驳的期待都降低了不少。

  但齐政半点与他争辩的心思都没有:“听着是简单,但百闻不如一见,你何不自己观察呢?”

  眼瞅着一脸淡定的齐政,贺明哲在心里“哼”了一声。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相——嘉谷肯定在前面安排好了一切。

  虽然他们的考察没有提前通知,但部委有时候漏的像筛子似的,他毫不怀疑嘉谷能提前收到风声。

  谁还没点人脉呢?

  贺明哲还想说什么,张司长却摆摆手,率先向前走了。

  贺明哲缀着张司长和齐政,并看着齐政懒洋洋的背影,心里默念道:我一定会找出破绽的。

  入冬的中原大地,麦田绿意渐浓。在嘉谷系一个合作社的麦地里,远远地看见几位社员正在察看小麦长势。

  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这些社员们一个个年纪都不小了——看上去起码五六十岁了吧。

  包括张司长在内,既感到惊讶又不是那么惊讶。

  不惊讶的地方在于,五六十岁的农民依然耕田种地,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虽然自2009年各地农村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年满60周岁的农民就开始每月领取了养老金,理论上,这标志着农民在达到60周岁时,就要退出农村劳动力的序列了。

  但现实是,农村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即使在农村消费低的状态下,也不足以实现有效的养老,只能当作养老生活的有益补充,根本无法像城镇职工一样实现颐养天年式的养老。只要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他们就会咬牙坚持,自己能赚一点是一点。

  而惊讶的地方在于,农业公司一般追求“劳动力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农业雇工以辅助性劳动为主,主要从事大型机械无法完成或现代农业技术无法完全克服的操作环节。别说老人了,就是壮年,也可能会因为素质不能满足需要而被拒绝。

  嘉谷系合作社这算什么操作?是作秀呢?还是作秀呢?

  这一刻,哪怕是张司长,也觉得嘉谷是提前做了准备。

  齐政依然淡定的一比。

  贺明哲眼珠子一转,拉着一位称作赵老汉的老社员:“大爷,您今年多大了?”

  赵老汉狐疑地打量了几眼贺明哲以及张司长等人,道:“58了。”

  “您是合作社的员工吗?”

  “嗯。”

  “那以您老的经验,谁的地种得更好、产出更高,是农户自个,还是合作社?”

  贺明哲已经对嘉谷安排好套路深信不疑,不过,套话谁不会呢?

  他已经想好了,首先要降低农民的戒心,才能诱导出真心话。

  齐政如果不阻止,他有信心揭开“真相”;齐政如果出声阻止,呵呵,那就更有意思了,不心虚你阻止什么?

  既然要降低戒心,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好了。

  贺明哲已经能想到了老农的回答,不外乎狂吹合作社的各种好呗。

  孰料……

  赵老汉眼睛一瞪,中气十足道:“当然是我们自己种庄稼长得更好!”

  “我们种自家的地,没整平的地方,用锄头找平,种子没播匀,就重新播一次。发现虫害就赶紧打药,除草剂打完后,有些杂草没除尽,全部亲手拔掉……”

  “去年,几个做农资生意的老板也合伙建了合作社,那有啥出息嘞?用大型拖拉机整地、播种,地没有整太平,种子也播得不均,好多种子还露在土外,但他们没有补救。苗出来后,有的地方太稠密,有的地方太稀疏甚至空缺。整个苗期没看到他们浇过一次水,幸好后来下雨了,不然,好多苗会被干死。”

  “你是不知道啊,集体种地容易粗糙,好多环节没有做到位,有的还耽误农时。春争日夏争时,同样品种,晚播两天就会推迟成熟三天以上,播种越晚产量越低。收割也一样,用大型机械收割,玉米棒掉在地里也没人捡,不像我们农户要颗粒归仓……”

  贺明哲惊呆了。

  张司长也惊呆了。

  考察团内其他人都惊呆了。

  看着这个吐槽起来滔滔不绝的老农,再瞄瞄面不改色的齐政,很多人心中叹服:大佬就是大佬,真是能沉得住气。

  贺明哲更是为赵老汉担心了,老人家,你知道你端着谁的饭碗吗?你怕要是把饭碗打翻哟喂!

  ……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