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3章 国家名片,超级工程(2/3)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线工程,正式通过审批,即日动工建设。

  主流媒体也定调,将“两漠水库”工程和阿拉鄯沙漠治理开发工程,称为“超级工程”,是“国之重器”!

  别看我们国家在国际舆论上没有多少话语权,但是在国内,战斗力还是杠杠的。

  “阿拉鄯地区,虽然坐拥三大沙漠,但在历史上曾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甚至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

  如果说沙漠是大自然的惩罚,那我们就要做出一点弥补。

  如果每一代人,都只索取自然资源,把治理交给下一代,终究会让人类无以为继。

  而我们也见证了,用勤劳的双手、科学的理论,终能力挽狂澜、全力回天。

  这样的盛事,一生见证一次,已足够震撼。

  治沙,关乎一个古老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治沙与治国,在当代,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

  向土地荒漠化宣战,中国在行动!

  维护共同的地球家园,中国在行动!

  守卫人类的共同命运,中国在行动!

  ……”

  央视播放的关于嘉谷开发出的绿洲和“两漠水库”的纪录片《超级工程》,让人热血沸腾。

  中国人,对于“大”的追求,简直是刻到骨子里的。

  买房子要尽力买“大”房子;买手机要“大”屏幕;看电影追求“大”制作;连称赞都以“大”为尊……将几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变为耕地,将可循环的深层地下水滋润整个西北,这样的超级“大”工程,足够振奋人心!

  在主流媒体的力挺下,之前舆论对于嘉谷开发沙漠这一行为的谴责,就如雨打风吹去,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气候了。

  ……

  回到嘉谷总部,看着陡转的舆论形势,齐政乐了:“有国家做背书就是牛啊!”

  这就是嘉谷公关部的舆论战战略,根本无需与绿和组织硬碰硬,只要趁此机会,将嘉谷沙漠开发项目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内的舆论就迎刃而解了。

  绿和组织是头铁,国际影响力也很大,但在中国这一亩三分地上,还轮不到他们撒野。

  与国家意志对抗?那不等于是送人头吗?

  你看他们组织的所谓“抗议活动”,对于阿拉鄯沙漠区正在建设的“两漠水库”就选择视而不见,而是只选择针对嘉谷沙漠开发基地,不就是“柿子挑软的捏”吗?

  王昱业就笑笑道:“有国家做靠山当然好,但压力也不小啊,说得难听点,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啊!”

  齐政耸耸肩:“没办法,谁让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呢?”

  嘉谷虽然资源充沛,但几亿年形成的生态系统,被几百年的现代文明破坏,想用几十年把它恢复,谈何容易。

  资金资源自不用多说,即使是1000亿元,洒到阿拉鄯沙漠的基础设施建设里,也就打个水漂。

  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严重。缺的不仅仅是人才,还有大量普通劳动力。西北沙漠毕竟不同东部地区,生活称得上是艰难,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甚至连东部的小城镇都不如。如果全靠嘉谷组织人力,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了。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要系统地治理开发沙漠,连国企都算上,也找不到一家比嘉谷更合适的了。

  有了水,在沙漠里把树养活不算难,但要真正发展出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自主可控的沙漠产业,齐政只想叉腰呐喊——还有谁!

  而如果能完成这一超级工程,那么,嘉谷就等于是站在了顶端。

  相比开发阿拉鄯沙漠带来的种种好处,所谓的负面效果,简直不值一提。

  ——国内对嘉谷的谴责已经不成气候,但是国外依然是冷言冷语当道。

  齐政却更不在意了:“要做大事,还怕被骂吗?爱因斯坦还因为原子弹而备受责难呢。再说了,现在,挑事的绿和组织应该顾不上骂我们了吧?”

  王昱业露出微笑:“呵,他们都自身难保了。”

  ……

  请收藏:https://m.quge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